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小麦夜读】上海城隍庙性价比最高的小吃非她莫属
  • 【小麦夜读】上海城隍庙性价比最高的小吃非她莫属
  • 2021-06-16 23:41:18
  • ▲  点击收听 ▲


    桂花糖粥,是一碗存在我记忆里的粥,绵稠,浓得化不开。


    我在年少的时候,特别馋,只要袋袋里有哪怕5分钱,便会情不自禁地走向城隍庙。城隍庙里的好吃东西太多,可惜,能用5分钱吃到的太少。净素小菜包、龙虾片,还有这碗桂花糖粥。


    粥里有糖,甜;粥里有桂花,香;粥里有赤豆,酥。甜、香、酥,再加上粥本身的糯,5分钱可以吃出四种味美。


    其实,5分钱更可以吃出,回忆和回味。回味总是无穷、回忆总是久远。久远的忆,缥缥缈缈,隐隐约约;久远的味,浓稠淡香,似远未远。


    兜〔沪语:闲逛)城隍庙是我年少时最大的乐子。从前的城隍庙,由方浜中路的正门进,左手边是“老松盛”,卖单档、双档汤,右手边是“豫新点心店”,卖鸡鸭血汤、桂花糖粥等。进了“老松盛”,摸摸袋袋,退出来。进了“豫新”,摸摸袋袋,配得上5分钱的,只有一碗糖粥。


    兜城隍庙,我总归要兜兜足,兜到把心里、嘴里的馋,全部吊出来,才肯用掉这5分钱。兜过一遍“豫新”的鸡鸭血汤、桂花糖粥,咽上几口馋吐水(沪语:馋水)。


    “豫新”靠近大殿的广场上,支着两口大锅,一锅氽龙虾片、面衣饼,一锅焖糟田螺。另有一个烤炉架子,现烤鱿鱼。兜一遍,再咽上几口馋吐水。大殿的右角是“海燕儿童用品商店”,里面有卖叉铃(沪语:空竹)和一种可以飞的航空模型飞机。


    转过大殿左角,是“梨膏糖商店”,各式梨膏糖里,有一种花生酥最合我心意,进去兜遍,还是只好咽上几口馋吐水。


    再拐,过“宁波汤团店”,到文昌路,文昌路更像一条长长暗暗的弄堂。路的顶头,左边一家绢头(沪谙:手帕)店,右边一家纽扣店,纽扣店边上有一扇门,门内只看得到楼梯,楼梯上去是“大新照相馆”,从前人们戏称之“登山照相馆”。


    “大新”的店面,实际开在纽扣店背后的豫园老街上,对面是“松云楼”,隔壁是卖香烟、雪茄的店,香烟店对面花鸟店,花鸟店到底,是豫园边门。


    绢头店左拐几步的“桂花厅”里,有我最欢喜的肉馒头,从前更有著名的鸽蛋圆子,摸摸袋袋,又咽上几口馋吐水。


    贴隔壁“绿叶照相馆”,隔一个门面是“满园春”。“满园春”隔壁“五香豆商店”,再过去,一幢建筑横突出来,便是夏天卖刨冰的“九曲桥食品店”。


    对面靠近九曲桥,竖立着百年老店“南翔馒头店”,后面紧贴“湖滨点心店”(后改名“湖滨美食楼”,今店招“上海小吃人家”),店里从前有一样名小吃“开洋葱油拌面”,今无。馒头店的西面,是百年老店“松月楼”。



    三家名店兜一遍,咽上最后儿冂馋吐水,下决心准备用掉袋袋里的5分钱。一大圈兜下来,肚皮有点饿,小莱包、龙虾片只能杀杀馋,最最实惠,还是回到“豫新”,去吃上一碗糖粥,既填饥,又填馋。


    在回去吃这碗糖粥前,有必要把城隍庙最著名的小吃,再兜一遍,《上海通志》:“城隍庙小吃。民国时期,出名小吃有张阿香的桂花赤豆糖粥、郁品龚的面筋百页、华阿菊的鸡鸭血汤、过关秋的油氽鱿鱼、陆海金的重油煎馄饨、跷脚王有发的鸽蛋圆子、吴翔升的小笼馒头等。1956年后,小吃摊均进店。”


    这些民国出了名的小吃,传承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依然保持着旧日的味美。“老松盛”的单档双档,传承“郁品龚的面筋百贞”;“豫新”的全色血汤,传承“华阿菊的鸡鸭血汤”;大殿广场上的烤鱿鱼,传承“过关秋的油氽鱿鱼”;“桂花厅”的鸽蛋园子,传承“跷脚王有发的鸽蛋圆子”;“南翔馒头店”的小笼,传承“吴翔升的小笼馒头”。



    这段上海通志中,排在最最前面的小吃,恰恰是“张阿香的桂花赤豆糖粥”。这碗老粥,经过了上百年,传承到“豫新点心店”。


    我当年袋袋里装了5分钱,在兜过一大圈城隍庙的馋人小吃后,回到“豫新”买上一碗,吃得满嘴甜香糯缠,吃得满心甜蜜欢畅。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核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如今,“豫新点心店”早已消亡,伴随而去的,是柱花糖粥的糯甜和香浓。


    “笃笃笃”,笃声渐渐远去……


    原题《桂花糖粥》,摘自《小吃大味(寻访上海的200家小吃店) 》

    芮新林,自喻馋人,四十岁始为文。处女作《寻访上海的30碗面》、《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及《寻访上海的30样小吃》被《新闻晚报》连载数月,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2009年通背《论语》,感慨良多,2010年著成《论语之旅——从孔子的吃喝玩乐说起》一书,先后在香港和大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