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前瞻】设计上海五周年,它离我们想要的设计展还有多远?
  • 【前瞻】设计上海五周年,它离我们想要的设计展还有多远?
  • 2022-08-01 01:38:20
  • “阅新闻,找品牌”,点击上方“家商传媒” !

    导读

    刚刚落下帷幕的“设计上海2018”再次打破了自己的记录:用25000平方米的展区面积,接待了6.7万名专业人士、媒体和观众。在去年,这个数字是22500平方米和5万人次。

     

    这届设计上海用尽了上海展览中心——这座位于上海静安区核心地带、有着典型俄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几乎每一寸空间,还在空地的喷泉上方搭起了据说是中国最大的玻璃帐篷,以容纳每年都在扩大的品牌展台。但即便如此,现场仍显得熙熙攘攘,每日门外排队的观众顺着延安路从铜仁路口排了几百米。 

     

            如果稍稍回溯一下设计上海的起点,人们就会发现,市民对这个展览的热情是一开始就存在的。2014年第一届设计上海,就因为来参观的观众太多而登上了本地电视台的社会新闻。

     

            具体是哪一点触发了本地观众的巨大热情?无论是主办方、来自英国的 Media 10 公司,参展品牌还是参与报道的媒体,都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他们都不可否认的是,设计上海抓住了时机,在对的时候出现在了对的地方。

     

            即使没有设计上海,中国也会经历消费升级,中国设计师也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声音,我们所身处的媒体环境也会经历巨变。但是,设计上海从某种程度上加快了这一进程,它让想要进入中国却疑虑重重的外国品牌踏出了第一步,教育了大众,让中国的年轻设计师有了恰当的商业平台,也让这个平台本身在中国拥有了话语权。


    从伦敦小公司到跨国大公司

    Media 10 公司的历史并不长,由在设计类出版公司做销售的 Lee Newton 和其他9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2003年创立,最初主要业务是为电视台的家居节目制作平面杂志。后来,他们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举办家居设计类的活动,并取得成功;2009年,公司收购了在英国有百年历史,知名度很高却日显颓势的家居展会“Ideal Home Show” 。

     

    Media 10 利用自己在前期积累的活动经验,善加利用媒体资源并像开派对一样办展会,让这个展会品牌又恢复了活力。

     

    2012年,公司从励展博览集团手中收购了 100% Design(仅指伦敦,上海和南非的仍归励展集团,但2013年后,100% Design 上海就停办了)——伦敦最大的设计类展会,伦敦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动为 Media 10  真正打开了设计行业内的大门,100% Design 为他们带来了宝贵的品牌资源,和与上万个来自全球的设计行业内人士直接交流的机会。

     


    100% Design London 2017

     

    在英国本土迅速发展的同时,Media 10 的主脑们没有放松向更大的市场拓展的试探。设计上海的总监 Mike Dynan 也是最初参与创立公司的十人之一,仍时常在采访中提起12年前,与 Media 10 的创始人兼 CEO Lee Newton 一起来到中国考察的事情,“我们很想更多的了解中国,而不只是看到表面。

     

    ”从2006年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来到中国,有意识的去结识更多业内人士,也得到了渴望发展创意行业的相关政府机构的注意。Newton 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认为这里“就像1980年代的英国一样。”

     


    Mike Dynan (左)与 Lee Newton

     

    值得说明的是,Media 10 既不是第一个看中这块市场,也不是最先做出行动的公司。早在2008年,励展博览集团就把旗下的 100% Design 设计展开到了上海,同样是在上海展览中心,爱好设计的上海观众们首次亲眼见到了诸如 Richard Hutten,Michael Young 和 Patrick Jouin 这样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师“大咖”和他们的作品。

     

    2013年, 手握伦敦 100% Design 的Media 10,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决定进军中国。在伦敦的设计出版业做销售和市场工作多年的谭卓作为第一个中国人加入了 Media 10 的团队,他们筹备了14个月的时间,在2014年2月底,推出了第一届设计上海。

     

    “第一届我们带了150个品牌,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其中有一半从来没有来过中国。”谭卓回忆道,“所有品牌和设计师我们都是一家一家去拜访和邀请的”。

     

    谭卓说:“当时我们在做这个展之前是没有任何预告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突然就横空出世了,一个纯英国公司在上海做的一个设计展,社交媒体上传,第二天就有全国各地的人赶过来参观,队排的像世博会一样。”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第一届设计上海火爆到了最后一天几乎失控,必须闭馆的程度。

     

    短短五年间,设计上海已经成为 Media 10  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他们还陆续引进了更多的展会品牌,包括面向消费者的“理想家居展”和向中国市场介绍英国品牌的“Best of British”贸易展。


    像办杂志一样办展会

    “做活动和展会,其实做一本杂志很像,一本好的杂志需要亮眼的封面,一个好的展览也需要标志性的‘look’”,Newton 对界面记者说,“需要设置好栏目的框架,需要好的内容,需要带给观众一种观看时的节奏感。”

     

    他请来长居香港的两位品牌策略专家 Darrel Best 和 Ross Urwin 担任设计上海的创意总监。两人在设计领域都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跨奢侈品、零售、设计、旅游酒店、创意管理等多个行业,他们的客户既有Lane Crawford、Liberty of London这样的创意百货公司,也有瞿广慈、向京这样的中国艺术家。利用自己高明的趣味、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Darrel Best 和 Ross Urwin 为设计上海带来了真正“国际化”的体验。

     


    Darrel Best 和 Ross Urwin(左)

     

    二人全面接手了设计上海有关“体验”的方方面面,从整体的主题,到设计论坛的内容和嘉宾名单,再到餐饮服务、视觉效果、跨界合作,甚至现场的动线设计和安全问题,他们都会细致管理。

     

    Best 和 Urwin 都相信:“设计是一种感官体验“,他们非常希望通过设计上海带给大众更多的灵感。面对有些拥挤的场馆,他们认为:“米兰家具展实际上也是很多人的,我们希望营造出更多的看点,让来的人都能自得其乐,且有所收获。没错,这是一个贸易展,一个商业活动,但我们也希望可以创造出一种更开放的氛围,而不是仅仅变成一种小圈子的高冷聚会。”

     

    他们也悉心关注中国年轻设计师的成长。2015年的设计上海上,有一位名叫陈福荣的年轻设计师崭露头角,获得了最佳设计新星奖,在 Urwin 的牵线搭桥下,他的品牌 WUU 进驻了连卡佛,这在过去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事。

     

    Urwin 认为,中国设计在近十年来高速发展,中国的设计力量在崛起,“国际上的买手们都在关注中国的设计师,只是好像,中国人自己还没有发现这一点”。

     


    陈福荣和他的品牌 WUU 通过设计上海进入了国际买手的视野

     

    谭卓认为,设计上海是一个很适合让人认识新品牌的平台。她提到了丹麦家居品牌 “HAY”的例子。2014 年2月,HAY 在上海田子坊附近开出了第一家中国直营店,与此同时,HAY也成为第一届设计上海上最重点的品牌之一。

     

    “他们把在设计上海上吸引的人流,都导到田子坊的实体店,那家店当天就卖空了。”谭卓认为,“一个品牌参加一个展览千万不能短视,至少要参加三届才能稳固。”现在,HAY 在中国已经开出了多家门店,谭卓认为,设计上海就是跟像 HAY 这样的品牌一起在中国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展?

    设计上海的商业属性,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这是一个连接设计师、品牌和买家的桥梁,Media 10 选择落地上海,也是从服务品牌及本地消费水平的角度出发而决定的。谭卓说:“我们开始与国外品牌接洽的时候,也会问他们的办公室在哪里,最想开发的市场是哪里,做了很多前期调研,最后大家都一致汇聚在上海。其实我们的观众是全国各地的,无所谓哪个城市。展商本身就从国外来的,飞北京还是飞上海没有太大区别。但还是有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消费水平等。”

     

    但也是一开始,设计上海就把目标设为“中国的米兰家具展”。这意味着,他们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成功的商业展会。米兰家具展始于1961年,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56届,是世界上历史最长最大、最成功的设计类展会。1970年代,米兰家具展开始扩张和延伸,陆续增设了厨房家具展、国际灯具展、办公家具展、装饰配套展……直到2000年,才在当时的基础上开办“米兰设计周”。

     

    显然,设计上海想要从商业展会变成一个更具综合性的“设计周”,还需时日。但他们已经开始了尝试。从2016年起,设计上海开始与新天地合作,推出“Design Shanghai in the City”的概念,在全城联动,给上海市民和设计爱好者们带来更多欣赏设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的做法,是与设计上海一开始的目标相符合的。

     


    2018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

     

    设计上海的规模效应,也为更多的有志者打开了窗口和机会。今年,设计上海还与汽车品牌 MINI 支持的内容平台URBAN MATTERS 合作,策划了“Urban Bloom@安福路”系列活动。

     

    URBAN MATTERS 的主编,也是这次活动的策展人陈敏娟,邀请了一些与她有着共同想法的设计师朋友,还得到了街道居委会的支持,把位于安福路322号的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停车场和临近的若干空间,临时变成了一个“可供城市创造力族群聚会、交流、合作、分享、庆祝的快闪花园”。

     


    安福路停车场临时改建的快闪花园

     

    在设计类媒体供职多年,一直深度关注中国设计产业的陈敏娟认为,设计抛开形式、审美不谈,实际上提供的是解决方案,“那么,是不是可以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去讨论问题?” 她认为设计师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去解决一些更迫在眉睫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由如恩设计创建的“设计共和”也在做出自己的尝试。自2017年起,设计共和开始举办“设计庆典”,选择在设计上海差不多的时间,但跨度长达一个月,话题也更广泛,他们邀请与设计相关的各种人来讲座和交流,试图“重新诠释设计的包容性、跨界性以及创新性”。

     

    设计共和

     

    像 URBAN MATTERS、如恩设计这样的个人和团体,正试图从另一个层面上,拓展和加深上海与设计的关系。

     

    在2018年的设计上海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宣布了十分重磅的消息:将在9月份的北京设计周期间,举办“设计中国北京”。实际上就是把设计上海的内容,“平移”到北京去。

     

    这既是北京设计周的邀请,也是品牌和设计上海本身商业成长的需求。北京设计周始于2011年,跟设计上海的商业氛围不同,,展览和学术讨论是北京设计周的重心,邀请设计上海加入,也许正显示出北京设计周想要在商业上的平衡。

    特别推介

    especially

    声明

           转载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行业资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立场,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方取得联系。

    ▲向上滑动

    家商传媒

    2017重点推荐品牌


    微信号:jjszzmt 

    weibo.com/jjszz

    官方网站:www.jjszz.com

    阅新闻     要关注    

    找品牌     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