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云和记忆——老街】漫漫老街路 悠悠时光曲
  • 【云和记忆——老街】漫漫老街路 悠悠时光曲
  • 2022-07-27 03:34:43

  • 老街,是一座城镇的脉络,更印刻着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时代发展印记。古老的街道、悠久的建筑都会讲故事,因为它们将一座城镇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故事积淀下来。游走在老街,仿佛可以穿越时光。在情怀和记忆中寻找当年的故事……

    老街记忆


    云和老街走过数百年历史,如今老街的风雨岁月仍在老一代人中留下很多美好回忆,石砌的大街和巷弄,高耸的马头墙,雕梁和画栋。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和老街,去重温那历史岁月积淀,去感受云和老街所焕发出的新生。

    说起老县城,有这么一句谚语,“小小云和县,三爿豆腐店,城内磨豆腐,城外听得见。”这谚语生动反应当年云和老县城规模之小。


    点击视频观看↓

    《县城老街记忆》(云和电视台出品)


    在解放前,县城相对落后,经济也不发达,比起瓯江沿岸,甚至不及一个码头古镇。然而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县城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唤发出勃勃生机。县城拓展了,街道变宽了、变美了,楼房变高了,还有那美丽的公园和广场,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老街记忆

    吴梓嫣/绘


    当我们走进县城老解放街,看看那些显得有些低矮的老平房,偶尔一段旧墙,一座遗存的门楼,一个旧宅院,一口旧天井,多少感慨油然而生;沿着脚下弯曲而狭小的古老街道,老街两侧,依然还保留着一些用门板相隔的门店,我们仿佛看到当年那老街的影子,让我们不由遐想老县城历史的岁月,岁月中曾经走过的那些男女老少。



    老县城, 从街头到街尾,是由一条老街贯穿连接。据老一代人讲述:早在解放前,老县城举办元宵节,发龙头帖,每户一张。仅有800户人家,按每户四、五口人计算,约有人口三、四千人。



    老街最早始建于元明时期,当年城里有王、梅、柳三大姓,各姓家族从街头到街尾依次建造宅院,街头主要为杂姓人居住。道路中间铺设一条石板,石板两边由溪滩鹅卵石垒砌而成。街边挖掘水渠,渠水从浮云溪引进,贯穿县城而过,又可供居民洗刷衣物或杂物等。整条老街中间宽,两头窄,成船型。



    据史料记载,民国元年,云和县城发洪水,前溪水堤被大水冲毁,致使县城百姓受灾。民国十三年时任县长的张宗和,他动员全县百姓出钱出力,其中就有名人志士魏兰先生等积极响应,经过大家群策群力,修建完成外水栋,称为“前溪白水栋”。自从这条白水栋(防洪水的小堤坝)建成后,县城从此不再遭受洪水肆虐。



    据有关资料记载,解放前夕,云和城区面积仅为0.56平方公里,而现在已经是原来十几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县城乡仅有各类商店700家,如今已发展到6000多家,自从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以来,云和县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老街是云和县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段,在老街有万丰店、万顺店、洪源店等商铺,均为兰溪人所开;可以说这些兰溪商户就是云和经商的始祖。在老街还有裕仁昌、裕和昌两家店铺,是黄水碓村俩兄弟所开,一直开到解放初期。当时云和老街还开有德生堂、春生堂、济仁堂、颐生堂等字号的药店。这些店平时都让顾客赊账,到年终店主去讨债时,为留人情,还拿着糕点或蜡烛白送顾客,一为讨债,二为明年揽生意打下感情基础。



    解放前夕,老县城只有一条长不足1000米,宽10米的浮云街道。大部分居民沿街道两侧聚居,房屋低矮破旧,商店稀疏,公共设施几乎没有。



    老街至今还有一家老店。就是“聚兴杂货店”。店主张青兰,现年93岁。她满头白发,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她就出生在老街街头的张家,19岁那年开始开店时,老街街头只有三家店铺,她一辈子经营杂货商店,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这条老街。她是老街变迁和云和发展的见证人。她三个孩子,大女儿都70岁了,现在五世同堂,全家有40多人,她现在仍然天天出现在“聚兴杂货店”里,为经营生意忙前忙后。



    老人告诉记者,她做生意一辈子了,很多老街的顾客都成了老朋友,她始终做到童叟无欺,她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就会始终坚守这家老店,这就是老人的老街情结。



    老街的一宅一院、一砖一瓦,都依稀记载着云和过往故事,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记者:高露霞 雷倩 

    编辑:李维娜

    如需转载,请在明显处标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童话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