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问答> 【邑庙轶闻】说说城隍庙前“方浜”的故事
  • 【邑庙轶闻】说说城隍庙前“方浜”的故事
  • 2022-04-10 20:18:49
  •            说说城隍庙前“方浜”的故事


           “浜”,是江南一带常用地名,其直接字义是“小河流”。带“浜”的地名,诸如“沙家浜”、“洋泾浜”、“肇嘉浜”等等都让人耳熟能详,而上海城隍庙前有一条“方浜中路”,这“方浜”又有什么故事呢?


    清同治年间上海内城地图


          按古制,各地城隍庙前都有一条“护城河”,方浜就是上海城隍庙前的护城河。方浜穿过小东门旁的水门和城外的集水浜(现在的东门路)相接,一直向西流到西城墙脚下,另一支在《同治上海县志》有记载;“方浜一支从香花桥北流,名为侯家浜(现在的候家路),再北折而东(现在的福佑路),过北香花桥、安仁桥,至福佑桥而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方块,所以大家都叫这条浜为方浜。在这个方块里有城隍庙、岳庙、豫园、沉香阁等著名游览胜地,城隍庙里的荷花池也是它的水。而浜南有县衙、咸丰以前还有文庙,所以当年这条浜真是风光无限;人们可以在黄浦江过集水浜乘船进水门,泛舟方浜一直到城隍庙大门前庙前街上岸。然后“白相城隍庙”;进香、购物、小吃,还可以经长生桥、如意桥或陈士安桥跨过方浜到县衙办事,到文庙求圣人保佑高中。在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这条浜犹如现在上海的南京路,堪称老上海县城里真正的母亲河。



    筑路前的方浜


           方浜因其重要作用成为老城厢北半部一条贯通东西的大动脉,承担着引水通潮以供汲饮、洗浣、航运的重要功能。一条河道串连了上海的经济活动中心、信仰活动中心、。近代上海开埠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填浜造路的呼声逐渐高涨。法租界率先将他们侵占的东水门外方浜下游填平造路,后来中国地方当局也紧跟着把老城厢内的方浜填平



    方浜筑路后商铺林立

            

           方浜造路后,靠近城隍庙一段号称庙前大街,仍然相当热闹,曾经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有老城厢第一街之称。如今经政府规划,打造了一条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街,名为“上海老街”,其商业经营以反映传统民俗文化的特色行业为主流,展示了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



    如今的方浜中路“上海老街”


           百年方浜路,为人们记载下了上海城市变迁的风情画卷。善信游客前来上海城隍庙礼拜游玩时,不妨也领略一下方浜路的风采,感受百年不变的“老上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