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老街,不说再见!
  • 老街,不说再见!
  • 2022-05-19 20:51:42
  • 据俞氏宗谱记载:唐末天佑三年(公元906年)遭五季之乱,邪性从浦江避难外逃,改邪性为俞姓,后因人口众多,向螺峰山东南方向转移,故名次峰。又因坐落在山坞内,故名次坞。



    诸暨曾有民谚:“诸暨台门,要看大,到山林(斯宅的旧称);要看精,到次峰(次坞的旧称)。”足见次坞之富庶。

    现今,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其中,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就是典型明清建筑, 、俞凤池故居、荷花塘梗老屋等。



    ,百余米的老街石板铺道,走进老街,便看见一个老人坐在石板路上,这种随意也只藏于老街。

    俞凤池故居


    俞凤池故居藏于次坞老街深处。俞凤池是次坞俞氏第三十二世,为民国时期次坞游民的高材生,其父俞翘云亦是酷爱藏书、热心教育、写得一手好字的乡绅。


    现在故居还住着老人。岁月的痕迹似乎将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布满青苔的老屋,老式的摆设,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可即使在这样老旧的房子里,依然有春的气息,让来到这里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安心和留恋。


    荷花塘梗老屋


    荷花塘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前来探访的驴友称为“诸暨的月沼”,是次坞史上的名塘。

    马头墙

    被专家誉为“中国最美镂空马头墙”。与屋檐下的壁画相映成辉。谁能想到这种徽派建筑风格在建立之初只是作为防火的作用,随着岁月的流转中静默地看尽了浮华沧桑。


    福宅


    次坞老街,随处可见墙上倒挂蝙蝠的雕刻,取得正是福到的吉利。


    吉宅


    整个房子的结构就是一个“吉”字。

    七码头宅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有7个屋顶?



    先人的古建筑群,我们是不能辜负的。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次坞未能幸免。但次坞的乡绅乡民,严防死守这些老宅,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抵,终于保住了祖先留下的遗产。

    与老街一街之隔的次坞新街集镇正不断发生新变化,你还认得出来吗?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燕钰

       美旅诸暨    

    @美旅诸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