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奉城,我们印象里可能就剩下破旧不堪。谁还记得,当初人气鼎盛的奉城曾是奉贤的中心。
奉城曾经统辖奉贤180余载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它驻扎在奉贤东部,很多人说他没落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位经过无数跌宕岁月,如今迟暮的将军。
摄影:@WentoDesign
奉城当年也是红极一时的, 九十年代,东乡洪庙曾规划南上海水上乐园,那时候的洪庙可谓风风光光,有一套洪庙的房子就跟现在在南桥有套房子一样嘚瑟。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现在想来难免有些许心酸。
奉城
是发展之地 也是遗忘之地
我们沿着那条熟悉的老街
走过那些破旧的矮巷
无数次的
回想过去几百年的光景
每每提及怀旧风潮
在奉贤人的朋友圈
总能看到有人替奉城不平
但很快偃旗息鼓
人们感时伤怀后又重新回到纸醉金迷的现实
忘掉老街、旧城墙、老车站
忘掉奉城
……
这里明明是有故事的土地啊
万佛阁
#百年古刹,几度变迁#
据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有一富家女子抗婚外避,削发为尼。父母闻讯,后悔莫及。后出资在此建立了个小小的尼众庵堂,取名万佛阁。民众为该女子的刚烈秉性所感动,纷纷到此礼拜烧香。
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大将军将万佛阁重扩建在北门的月城湾内。后又战乱等原因,先后几次重建。
如今,万佛阁逐渐恢复,成了名副其实万佛阁。寺院气势宏伟,全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堂、万佛楼等建筑组成。
奉城木雕
#给枯木赋予生命#
奉城木雕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几次起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达到兴盛。
新中国成立后,木雕作坊相继关闭,这门技艺也曾一度走入低谷。后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再次恢复发展,奉城不仅成立了木器雕刻厂,还招来50多位能工巧匠。后奉城木雕被列入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可如今奉城木雕”的百年技艺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目前还在从事“奉城木雕”的手艺人从50人缩减到仅有5人,且少有新人涉足。
奉城刻纸
#曾为江南一绝的技艺,如今却…#
刻纸的艺术魅力曾为江南一绝。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线条明快丰富,隽秀优美。
解放前,以“香火”为营生的手艺人,都擅长刻纸,内容大都取材于古典名著,历代典故,民间传说、吉祥如意等。
解放后,题材有所扩宽,融入了许多现代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再用这些富有艺术性的工艺品来寄托对已故之人的哀思。
因此这些依靠刻字谋生的艺人被迫改行专业,“刻纸”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西街72号
#日寇入侵时,奉城人也曾万众一心#
1937年11月,日寇的铁蹄也曾踏进我们奉贤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在南桥和奉城两地,分别设立了侵略指挥部,封锁百姓,剥夺他们的自由。直到1945年8月,。
当年日本人在司令部门口全天站岗,所有经过的路人都要脱帽行礼,否则就要被拖进后院活埋致死,那个时候大家都不敢靠近这个可怕的地方。
烧杀抢掠,,这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才做的事。。
,现在这早已成了几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但这块碑以及碑上篆刻的文字,却时刻提醒着大家这里曾发生的一切。
古城墙拱辰门
#梦回百年古城墙#
城墙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年),由信国公汤和亲自督造,初称“青村堡”。后来扩建为奉贤县城,周围长6里,高二丈五尺,设有朝阳、镇海、阜成、拱辰四门,拱辰门月城内有明万历年间始建的万佛阁。至今,只剩余拱辰门月城一段。
2000年,为配合万佛阁大殿改建工程,古城墙向北平移了四十余米,同时在城台上恢复了望楼,新量法师重题了“拱辰门”门额。
丨再看一眼奉城的老街丨
时光不老,旧景依在
▲在东门桥上看曾经的护城河
▲奉城北街的杨六宅
▲十分罕见的观音兜山墙如今已是残壁断桓
▲70年人民公社革委会树了这块水泥碑.告诫社员民族恨要刻骨铭心,血泪仇要永世不忘。
▲奉城北街52弄23号的一处老宅,欧式门楼非常漂亮。小编试图想了解它的过去,却无从得知。有人知道这里的故事吗?
▲奉城的古城墙,从照片中还是不难看出当年的恢弘气势。
写到这里不禁有些难过,
现在人缺少灵魂与根的意识,
这片热土仿佛
在不知不觉下已被抛弃。
奉城这位“将军”的昔日风华
如今也只剩满地叹息。
(来源:奉贤旅游)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