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古镇
【鳌江古镇】公众平台
古镇不朽情 华夏千年根
守望乡土
点击上方鳌江古镇关注订阅
2017年平阳古鳌头南门老城区喜迎拆迁,皆大欢喜,迎来改革开放的最好时机。但我想说的是:古镇在鳌江在,古镇亡鳌江"亡",今时今势下,只有得古镇者方能得鳌江。
一,许多土生土长的地方人搬离原住地,造成根脉,人脉的大量流失。
平均几十万至一百万的赔款又无力承担附近高楼价格。不利于社会和谐,。
二,同时一些千百年积攒的宗教,文化,历史地标,一旦动迁,则伤了千百年文化根基,且耗费巨大。
故建议:是否在原肌理上统一规划老城区,落地传统百年商埠一条街,成招商引资“大客厅”,使原住民认购迁入,多余部分交于市场运营。
这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方面带动持续低靡的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使地方文化整合,得以保留,重焕光彩,原住民又“得其所”,是一举多得,皆大欢喜的创举,必将功德无量,传颂千古。
*所拆百年商埠-下埠部分口述史料:南门街的巷陌(参考)
南门街正对尚同会馆有三潭巷。据说巷内原有三口大水潭故名。也侧面揭示海涂湿地的沧海桑田。陡门头以下沿着原南门街肌理依次有炉后巷,三潭巷,宝华巷,公屋巷,幸福巷,九都巷,金河巷,会馆巷,栈后巷等。炉后巷为原韩发盛铁镬行驻地故名,宝华巷因吴宝华打银店驻地故名,公屋巷通栈前公屋(1923年大火后所建慈善安置房),九都巷又称九星媄弄贡(巷),通平阳轮船埠头,金河巷,因金益和酱油行驻地故名。地方老新四军杨力航先祖于民国时曾捐节省下的积蓄,修金河巷至水心(深)村一段石板路,使乡人告别了雨天泥泞之苦。会馆巷因宁波会馆(公馆,四明公所)驻地故名。
南门街外是大片的滩涂,栈后巷通安澜渡。同治七年(1869),陈杲东等募建安澜渡,渡在鳌江步(即胜利亭渡埠),与江南坊额下相对...民国4年(1915),里人募修石渡亭马道,架木桥九十余间,以便停泊。(见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四。)注:石渡亭渡,俗名“舟卢艚头渡”,位于安澜渡(胜利亭)下游二百米处(约三次文普单位 陈康生宅附近),后因渡埠淤涨,于同治七年陈杲东迁建上游,名安澜渡。因二渡距离较近,时人并称“安澜渡”。石渡亭渡创建何时,无考。2012年冬发现于鳌江镇会馆巷的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奉宪勒石》碑,载有“舟卢艚头渡”之名,说明安澜渡至迟在道光年已存(见《鳌江旧事纪》陈崇华)。安澜渡和平安渡,新渡并称鳌江三大渡。
安澜渡
江口平安渡
那会从安澜渡:窄窄,长长的,钱仓石铺成的码道走下船,两侧滩涂爬满了窸窸窣窣的沙蟹(我们叫彭琦,大头蟹)。小时侯记忆中,常常和哥,几个玩伴汲着拖鞋,迎着彩霞,下涂摸蟹 ,最后玩得两腿是泥回家,有次甚至还碰上涨潮,慌忙中把拖鞋冲跑一只,有时还被大头蟹冷不丁夹到手指,脊背发凉,面色苍白,尖叫不止,儿时充满着即刺激又欢笑的生活……安澜渡几经迁建再修大桥,渡口和那条长长的码道早已不见,如今却被某些古镇,水乡拿去申遗,在一些西部乡村才得以看见。
相关链接:
小时记忆最集中的地方!安澜渡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门街续记|鳌江观复
最隽永的记忆|百年老鳌江照片集锦(续)
(网络图片)
安澜渡今貌
大桥处
安澜渡旧照(陈崇华提供)
石渡亭附近,三次文保普查单位:陈康生宅
发现于会馆巷,鳌江公馆清道光古碑
及嘉庆古碑
会馆巷
昔日南门街
旧商铺
文保单位:壬泰商行旧址
1923年民国商行
老商铺
老宅
渡口附近:壬泰商行
渡口附近,三次文保普查单位:区公所(网友提供)
鳌江古镇,北宋时期,由渔人聚集成市,清朝初年设置了海关。时称“百年商埠”。
1911年(宣统二年)10月改朝后,改称鳌江警分署,直辖于军政分府。
1923年(民国十二年),建成鳌江港,港口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大连等全国主要沿海城市航线,并开通基隆,马来亚,新加坡等国际航线,接待荷兰,比利时,英国商船,成为鳌江流域对外开放的窗口。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鳌江正式建镇,携渔业与船运之便,成为浙南著名商埠,时称“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解放后,鳌江商贸依然非常活跃,平阳县的工商企业大部设在鳌江,周边的福鼎、泰顺、文成等县都在此设立商务代理处,是浙南闽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据百度百科)
各地古街改造方案:
福州三坊七巷拆迁前
拆后
杭州清河坊
七宝老街
海口老街
【鳌江古镇】乡土频道
合作|投稿:(微信号:changyuwithu)
友情合作:鳌江文化与旅游论坛
(微信:rfliucn)
横阳文史群
古道文化群 (oldcat555)
正视眼镜 057763623578
长按/扫描:关注更多有料乡土,微观历史
号外:老乡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吧:【鳌江古镇复兴公益基金会】,你来赞助,我们来复兴。如果可以的话,就这么定了,!
我们是有梦想的团队:
认筹乡土文化,遗产,建筑的修缮与活化。诚邀家乡各界热心人士加盟,玉成。更离不开热爱乡土文化的亲们以及大家多多垂注,不弃。全体,顿首。
本会将以赞赏,众筹形式进行项目筹资,并统一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及赞助人名字,金额(如地方文遗,小吃挂牌宣传等案)。您的加入是古镇文化复兴的保障。
ISO赞赏专用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