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海生活街区的调研发现,宽敞的街角小广场或建筑后退形成的宽度10 m以上人行道空间容易成为固定的社区活动场地,吸引居民休闲步行出行,呈现“活动诱发”效应;混合高效的土地使用和小尺度高密度的沿街商业店面可以促进更多的休闲步行活动,许多普通居民乐意将逛街购物、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作为自己的户外休闲方式,呈现“商品诱发”效应;公园绿地是居民户外休闲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其可达程度与开放程度都会影响他们选择休闲步行,呈现“健康诱发”效应;而街区路网的渗透性可以丰富居民对步行路径的选择和街道环境的体验,增加居民碰面交流的机会,进而促进步行休闲活动,呈现“路径诱发”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收入人群对休闲步行的选择与环境偏好也有所差异。低收入群体经常将休闲散步与逛街购物进行组合,偏好富有商业活力的社区街道,其休闲步行属于“商品诱发”“活动诱发”与“路径诱发”型。中等收入群体更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街区空间形态因素对其休闲活动的影响力较小,其环境偏好介于低收入与高收入群体之间。而高收入群体会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休闲方式,对于户外步行环境的品质要求较高,将步行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健身活动,呈现“健康诱发”与“活动诱发”型。因此,如果在生活街区内提供更多的开阔硬质场地、提高土地混合使用度、增加沿街店面密度、增强步行路网的渗透性、优化公共绿地设计和营造安全整洁的街区氛围等,都可以有效吸引居民的休闲步行出行。无疑,目前开放住区的推广建设,将有利于打破封闭住区中人群、资源与心理之间的壁垒,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共享,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元的街区空间环境,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步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