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湖口老街人被戳中泪点,他们的老城生活原来是这样...
  • 湖口老街人被戳中泪点,他们的老城生活原来是这样...
  • 2022-07-13 23:06:43

  •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当初的那个湖口小城如今已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过去的大街小巷,草房土屋都已渐渐隐没,少年成长父母老去,童年那方净土已不复存在,但生活的印迹,旧的记忆永远抹不去!


    县城老街的底蕴

    --刘水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县城居住屈指一算已有50多年了。近十年来,县城房屋、道路等项目建设如蔓藤似地从老街的底蕴根部长出来,延着三里大道义无反顾地向南延伸,曾经的老县城渐渐的好像一个掉队的孩子,变成了新城后的一个影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相识的人们路遇街头或是在公交车上打招呼,互致问候,总少不了这两句话:“哪里来?”“老街来。”“哪里去?”“新城去”。人们习以为常的这样划分,也许是便于记忆。


    其实,老街新城,一脉相承,骨肉相连。在我的眼里,县城像一本厚厚的画册,蓬勃发展的新城如封面,饱经风霜的老街如封底,页码标志老街耄耋年龄。


    北门街


    老街容貌虽老,但面孔清晰,和蔼可亲。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的扁担宽街道,四通八达,入口也是出口,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入城,差不多一餐饭的功夫,就能把老街走完。


    几多岁月,几多沧桑。老街与今天鳞次栉比的新城相比,少见森林般的高楼大厦,商业气息也没有新城浓厚,仿佛由昨天的父亲变成了今天新城的儿子、孙子。然而对于久居老街目睹着新城长大,老街变老的人来说,老街如同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时不时地翻开它,总会让人勾起某段旧时光无尽的回忆。


    电影院、、湖口饭店、新华书店、百货公司、文化馆,这些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经历了时代风云,在老街演义过很多难忘的故事。电影院放映过《卖花姑娘》、《巴黎圣母院》、《流浪者》、《追捕》、《妈妈再爱我一次》、《桥》、《瓦尔特保卫沙拉热窝》、《洪湖赤卫队》、革命样板戏京剧等好多好多的电影,万人空巷,一票难求。我和我的同事曾舍下一顿饭,饿着肚子为赶上看一场电影。许多感人的电影故事给当时的夜生活增添了难言的乐处。有些电影歌曲唱遍大街小巷。


    。。同时也是县直党政机关干部收听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地方。



    位于大中路的新华书店,人来人往,书店的书架是敞开的,里面陈列着各种书籍。在新华书店我购买了《新华字典》、《辞海》、《红岩》、《我的一家》、《上下五千年》、《尼黑松回忆录(上)》、“四大”名著等图书,每本书封底都盖有新华书店售书的红色印章。


    湖口饭店、紫云饭店是县城居民家庭举办大事宴请客人的高档场所,我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同事、朋友的子女结婚、参军、升学等喜筵,现在已成为舌尖上永远的记忆。


    百货公司商场是人们购买商品较集中的地方,商场上下两层宽敞明亮。在那商品匮乏的年代,我凭经理签发的纸条在商场购买的“三5”牌自鸣钟,40多年了,现依然在“滴嗒”地走着。曾一机难求的“飞人”牌缝纫机而今成了搁物架。


    城德岭


    城德路街道狭窄。改革开放初期,两边商铺生意兴旺,手工针织、服装店顾客盈门。年久日深,南来北往行人出入湖口,途经城德岭,在麻石条路上踩出一只只凸凹的脚印。渡步街头,不由得让人添一缕对往昔的追忆。


    老街和新城,犹如女儿出嫁,另立门户。可生活在新城的人们,像80岁出嫁女舍不得断娘家路,隔三差五地要去老城逛逛。我也不例外,衣服拉链坏了,皮鞋脱胶了,行动习惯就是跑趟老街。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针头线脑有时还能派上用场,北门沿街商铺应有尽有,拾遗补缺。



    每次去东门总会遇到住在新城的熟人朋友,和我一样在临街裁缝店换衣领、袖口、裁去长的裤脚边。好像除了此地,几乎别无选择,真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琐碎事老街都能找到地方解决。


    老街底蕴深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进程中也有时代标识和印记。改造提升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湖口县人民医院伫立在老街西头,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百年校史的胜利小学,桃李纷芳,薪火相传,文脉不断。一个“宝宝”读书,两代四人接送,寄托长辈殷切期望。始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防洪堤固若金汤。



    石钟山经过修整,更显历史浑厚,是湖口县对外一张珍贵名片。因苏东坡宏篇《石钟山记》而蜚声海内外,引来历代、当代多少官员、学者前来考察体验。而今旅客游人更是乐此不疲,舟车劳顿,慕名而至。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振兴了湖口经济建设。与老城襟连的月亮山,草木葱茏,庙宇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火不断,香客虔诚,祈求国泰平安,家庭幸福。


    时光在流逝,老街有些地方也在不知不觉地消失。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西门口的西门塘,曾是出长江入江西南来北往的木帆船在湖口补充生活、生产资料的中转站,也是天然的避风港。几经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已被挤占得面目全非。


    原来是县城文体中心的“五九”纪念台灯光球场,已不复存在,曾经看戏、看篮球比赛、看民兵比武热闹场景成了很多人的记忆。昔日临街的理发店,不知它的继任人现在何地经营。记得第一次进店理发,看见女理发员撒腿就跑了出来,错误地认为她们不合时宜。其实是自己思想封建,她们顶上的功夫十分了得,逢年过节,来店理发的人还要排队等位子……。


    老街也有留得住人的地方。老街的房子虽然高低错落,旧房子多,街道也不宽,一家油条店,香遍半条街。但是,街坊邻居融洽包含,相处几十年、几代人,知根知底,下班回家关门不闭户。老街居民吃的食物、新鲜蔬菜来源广,有江州的、汇口的。渔民从长江、鄱阳湖捕上来的活鱼新鲜肥硕,味道好极了。老街居民购物方便,商店就在家门口、在楼下,少了挤公交车,遭颠簸的麻烦。


    城镇化进程不断往前推进,老街部分地区已纳入棚户区改造规划。据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家居住的那栋楼房也将拆除。楼房南面是现市容执法局办公大楼大院,是进入我家居住那栋楼房的唯一通道。五十多年漫漫时光,我对大楼和院子储满记忆。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财政局就在大院内,机关干部工间休息唱歌、做工间操情景晃如昨日。食堂旁的大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参天盖日。生活用水井虽填没,井口井盖依然清晰可见,见证周边环境的变迁。即使今后这里高楼拔起,那难忘的岁月将永远刻在我的心间。


    走进老街封陈岁月,添一缕“乡愁”情怀。


    图片来源:方非非


    欢迎赐稿:小编微信853137368

    以上观点,不代表湖口热线立场。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湖口相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