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游记> 【深圳实践】泽国镇老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 【深圳实践】泽国镇老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 2022-02-19 23:46:52
  • 获得奖项:一等奖

    项目类型:村镇研究

    编制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3.11—2014.12


    西南向整体鸟瞰图


    一、项目背景

    泽国镇位于甬台温经济区“台州金三角”腹地,是历史悠久的浙东南水乡名镇。本项目位于泽国老城区中部,用地面积约39 公顷。基地内环形水网、古宅、石桥、老酒厂等历史遗存保留较好,是泽国唯一可以“留得住乡愁”的地方。因存在道路不畅、配套不齐等问题,政府提出在可操作前提下,对老街区进行保护与更新规划。


    二、构思要点

    1. 价值判断

    (1) 区位优势

    基地与其南邻的泽国新城中心区、北靠的台州路桥区无缝接驳,对外交通便利、周边人口密集。


    (2) 文化价值

    基地内的胜福禅寺、阮氏老宅、假山桥、下街、丁字街等历史遗迹,是泽国建筑、民居建筑、传统街巷的典型代表。整合与组织后,即可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链。


    (3) 空间价值

    基地内水网环布,月湖书院、阮氏老宅、老酒厂等诸多历史遗迹均临河而设,建筑空间与水空间有机结合,极具水乡文化特色。梳理与整合后,即可打造为水乡特色街。


    (4) 经济价值

    阮氏老宅与老酒厂整合后,可共筑泽国历史悠久的黄酒文化板块,并以“产、销展”链条,作为老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前街、丁字街、下街等,可植入古城业态,发展精品零售、餐娱住宿等旅游配套功能。


    2. 区域协调

    (1) 交通

    基地位于温岭市、台州市交界处,通过东河路及文昌路等,即可与温岭市区、台州城区之间便捷联系。


    (2) 产业

    改革开放后,泽国的市场、商贸等主打功能集中在基地南部的新城。老街区可以水乡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与新城错位互补。


    (3) 空间

    基地内新建用地将保持老街区低容高密的开发模式,与南部新城在开发容量、建筑高度上形成对比。


    3. 系统梳理

    (1) 明确人车活动范围

    在保证外围交通畅顺、基地可达的前提下,对人行尺度街巷进行保护,划定机动车禁行区,并在禁行区外结合景区入口、景观节点设置社会停车场。


    (2) 构筑开放空间系统

    以河流、街巷为纽带,串接节点空间和滨水空间,引导对景关系,构筑融步行交通、水上交通于一体的开放空间系统。


    (3) 完善传统街坊结构

    保留老街巷主干路的空间肌理,对内街进行梳理,局部拓展成网,形成传统步行街坊。


    (4) 营造老城空间风貌

    评估现状建筑,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并划分保护区划,营造风貌协调、低容高密的老城风貌。可打造为水乡特色街。


    (4) 经济价值

    阮氏老宅与老酒厂整合后,可共筑泽国历史悠久的黄酒文化板块,并以“产、销、展”链条,作为老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前街、丁字街、下街等,可植入古城业态,发展精品零售、餐娱住宿等旅游配套功能。


    总平面图

    规划结构图

    步行系统图

    黄酒文化广场空间结构图

    下街西向鸟瞰图

    酒街西北向鸟瞰图


    3. 系统梳理

    (1) 明确人车活动范围

    在保证外围交通畅顺、基地可达的前提下,对人行尺度街巷进行保护,划定机动车禁行区,并在禁行区外结合景区入口、景观节点设置社会停车场。


    (2) 构筑开放空间系统

    以河流、街巷为纽带,串接节点空间和滨水空间,引导对景关系,构筑融步行交通、水上交通于一体的开放空间系统。


    (3) 完善传统街坊结构

    保留老街巷主干路的空间肌理,对内街进行梳理,局部拓展成网,形成传统步行街坊。


    (4) 营造老城空间风貌

    评估现状建筑,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并划分保护区划,营造风貌协调、低容高密的老城风貌。


    三、空间布局

    1. 整体结构

    “一环”绕故城,“四轴”串“三心”。


    “一环”:以环形河网为触媒,通过水上、岸边游览路径,串联各景点。


    “四轴”:打造东河路“城市发展轴”,复兴路“老城商业轴”,关庙河“水乡文化廊”,以及依托阮氏老宅与老酒厂改造而成的“黄酒体验街”。


    “三心”:假山桥广场—以假山桥为核心,结合月湖书院、胜福禅寺,形成东入城口;双街广场—通过节点空间序列的引导,加强下街和丁字街的入口联系,形成完整的老城慢行系统,并在周边配置公共设施;黄酒组团—整合阮氏老宅,保留厂区建筑,营造“泽国黄酒”主题休闲街,并与丁字街步行贯通,形成完整的步行游憩系统。


    2. 特色空间

    依托现状河网,营造“生态景观廊”;利用关庙河串联月湖书院、胜福禅寺、假山桥等重要的景观节点,打造“水乡文化廊”;将下街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提供泽国特色民俗体验;通过阮氏老宅与酒厂旧址的步行联接,构筑“黄酒体验街”,并将酒街南联至丁字街,整体打造“休闲文化区”。


    3. 高度分区

    滨水区及老街区为低层建筑;内圈层周边为多层建筑;外圈层北部建筑高度控制在11 层以下,南部则以多层为主。整体空间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


    四、创新要点

    1. 保护策略

    探索在非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旧城更新策略。以非“盆景”式保护、资金相对平衡、可操作的规划,为三、四线经济欠发达小城市的同类项目,提供借鉴案例。


    2.“针灸”疗法

    首先找到穴位“点”,即特色传统建筑、特色街巷;然后再通“脉”,即结合现状河网、老街巷打造水、陆人行交通。“点”与“脉”的串接,将传统建筑、特色街巷融为整体,并注入业态、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