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游记> 老街往事‖青龙山上的“安东老街”
  • 老街往事‖青龙山上的“安东老街”
  • 2022-03-23 23:04:15
  • 安东(丹东)是一座面山临水的小城,青龙山是安东所面之山中历史文化积淀最深的。顺天后宫街而上,沿着青龙山山脊东行至山东街下坡,短短几百米,有6处遗址,个个都与安东的早期发展密切关联,可谓“活着”的“安东老街”。


    1.青龙山史话

    青龙山位于元宝山的东南麓,西面始自老八道沟门附近,即现在的天后宫街西头,东至九道沟山东街。早时通过南北向的半截沟、陈家沟、董家沟与沙河镇埠区相通。山脊上道路蜿蜒,尤其是早年南面临坡、靠近安奉铁路线的一段,草木葱茏,形若游龙,所以得名青龙街。彼时称得上是安奉线市区段内一处养眼的风景。

    1877年,即安东设治的第二年,青龙山“风光”了一把,《安东县志》记载:安东县首任知县张云祥“三年秋去任,石刻问心二字,立于青龙山下(在八道沟门),以示无愧。”这从侧面证明,当年青龙山的西入口,是天后宫街的一段坡道。

    时光荏苒,青龙山游龙蜿蜒的形象被居民楼改变,青龙街经过规划改造,失去往日的模样,幸运的是,青龙山的历史遗迹大部分保留着,称得上是山脊上的“安东老街”。

    为什么青龙山上会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存呢?

    现在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买卖容易。早年,元宝山的土地大多归安东总商会所有,与其打交道比较容易,且价格也较低廉;二是地理位置优越。青龙山临近安东市内,紧靠安奉铁路线和沙河镇车站,人群密集,有区位优势。

    丹国医院旧影

    2.三处遗址与丹麦有关

    3月19日,记者来到天后宫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丹国医院”旧址。这座当时开安东县西医之先河的北欧风格建筑群,为丹麦人出资修建,老百姓俗称“丹国医院”,实际上是两个医院,即医院和女医院的合称。

    《安东县志》载,光绪31年(1905年),丹麦医生安乐克借行教之名,创立医院。后丹麦教师郭慕深女士,“来安佈道,创立女教会并基督女医院”。眼前的建筑群,建于光绪33年(1907年),由丹麦路德会捐资,共14栋,225间,占地7946平方米。现在年久失修,平时只是简单维持,已黯然失色。

    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7月,奉天省(辽宁省)爆发霍乱,俗称“虎烈拉”疫情,丹国医院全力投入,在天后宫设立了临时防治所,为控制病情肆虐做出了贡献。

    现于元宝区地方志任职的于秉义,对这里的感情很深。“我的姐姐、弟弟还有我都在这里出生。弟弟出生后,为了庆祝,我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鸡蛋,那味道至今难忘。我的父亲过去在财神庙街开了一家油漆店,远近闻名,丹国医院的人来找父亲,要他在一块玻璃上用油漆写‘肃静’两个字,说挂在走廊上。去年春天的时候,我来到这里,想找那块玻璃,但是医院里面只剩下木制的楼梯,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丹国医院上行,是粉饰一新的堂。在楼群的包围中,显得不太起眼,不过,在昔年的青龙山,是一座极具标志性的北欧哥特式砖木结构建筑。

    据《安东县志》记载:“庚子变后,丹国牧师于承恩来安东……光绪27年(1901年),商界领袖索景昌介绍,假元宝山商会之地修筑房间……始开传教之门。”后扩大规模,于1915年另建此教堂。该教堂能容纳教徒500至600人。占地面积约4300多平方米。

    从教堂沿着青龙街前行,再走不远,是丹麦育婴堂(即孤儿院)遗址,亦称郭慕深旧居。1949年后,,现已空无一人。但建筑基本保持完好,有专人看管。记者看到,与国内传统建筑不同的是,这座建筑四个方向都有往外探出的、互相对称的三角形脊檐,为典型的北欧风格。听周围路人讲,此地曾有一片建筑群,如今只剩下这一栋老建筑。

    于秉义说:“我的父亲和丹麦可以说很有缘分。教堂上的‘礼拜堂’三个字,是我父亲写的,育婴堂墙上的油漆是我父亲刷的。听父亲说,因为育婴堂里的孩子们年纪小,区分不出哪间是自己的房间,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丹麦人找到他,要他把孩子们住的房间,用油漆刷一遍,一间一个颜色,孩子们靠颜色区分房间。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错,院子里有几头奶牛,经常能喝到牛奶。”

    丹国医院现貌

    3.其余三处兴建稍晚

    过了育婴堂,沿青龙街继续前行,来到旧时的半截沟,吕祖庙就坐落于此。相比上述三处遗址,它的兴建时间稍晚,建于1928年,由商人姜自胜捐资修建。它的兴建初衷是:“吕祖祠宇遍天下,而东边无之。”有正殿三楹,内祀吕祖、孙膑、黄石公诸神。从吕祖庙现存的刻石碑上看,捐资的有各大银行、商会、商号、公会,以及商界、警界、军界等知名人士。上世纪80年代统计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安东丝绸同盟工人大罢工,由工人积极分子、平民夜校班长陈福绪主持召开的三次准备会议,均以吕祖庙为掩护,在周边召开。李振远抗日暴露,也是从吕祖庙撤走。现在的吕祖庙改名“普济寺”,庙门扩大探出,直抵坡下的山下街,工人们曾经密谋革命活动的半截沟小饭馆早已不可寻觅。

    今年68岁的初桂英,从父辈起就居住在胜利街,据他回忆:“听老辈人讲,胜利街是后来起的名字,最早的时候叫陈家沟,是青龙山和青龙街的一部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摘野果,在吕祖庙、老教堂捉迷藏,特别有意思。吕祖庙曾经还变成了天后宫小学的分校,大殿变成了学生们的教室。”

    向元宝山公园方向走不远,是日占时期兴建的净水厂。这里虽然归自来水公司管理,但门前的石墙上还镶嵌着旧时的石牌,上书“安东水道元宝山净水场”。当时的净水厂,水源取自大沙河“老鳖渟”周边深水区,直至今日,在那里还保留着几口取水井。彼时,这里的水源主要供应沙河镇火车站的机车和沙河镇埠内满铁单位员工,当然,中国的富庶人家亦可花钱让日本人帮着连接水管,解决吃水问题。

    于秉义说:“净水厂大院内,前面是办公楼,后面是一间大厅,净水池就在这里,它的上面还有一个盖子。因为父亲手艺好,日本人还找他给大厅刷油漆。听父亲说,干活时,他怕油漆掉进净水池,就在它的上面铺了一张白布。”

    最后到了青龙山的最东端,在九道河临山处,有1936年修建的七道、八道、大沙河导水隧洞的东出口。记者小心地走到洞口近前,透过杂树间隙,隐约可见洞口拱顶上刻有“运明汤”三个字。

    青龙山脊、青龙街一行,遍布历史遗存,无声地解说着清末史、民国史、日伪史、宗教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今,青龙山、青龙街彻底变样,但遗留的历史遗址值得我们倍加珍存。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23日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


    编辑| 侯春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