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游记> 九秩回眸|回忆上海市银行学校的岁月
  • 九秩回眸|回忆上海市银行学校的岁月
  • 2021-07-21 03:14:33

  • 1952年夏,忽闻市银校招收中专生,我欣喜若狂。当时因家庭拮据,我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而市银校只收书杂费,并且每月还给九元助学金解决吃饭问题,我非常高兴地报了名。经过考试,我被录取了,从此成为市银校的一名学生,实现了继续上学的愿望,并奠定了我从事金融职业的基础。


    土洋结合的校舍


    日前,我怀着深深地敬意,专程去延安中路探访市银校旧址。昔日的校园已成为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后门。西头的那幢花园洋房依然巍然屹立,那就是我的启蒙学校。我处理凝视,感慨万千,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



    市银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坐落在延安中路961号。校舍以两幢假三层花园洋房为主,坐北朝南,分布在校园东头和西头。两房之间是以毛竹、土、涂上石灰泥浆的砖为墙,顶盖油毛毡加稻草的礼堂(兼饭厅),其北侧是厨房,南首是个大操场。尽东头有简易篮球场。东首的那幢洋房底层有两个可容纳五十多人的教室,西北部的小房间是教师办公室;三楼尖顶房是学生宿舍。如今东首的那幢洋房及篮球场被一座八层楼所替代,西首的那幢洋房原先底层也设有两间教室。整个学校面积不大,但设施齐全。校门左首相距30多米,有个小型足球场,是人行市分行足球队活动场地,足球宿将刘光标当年常来踢球。记得校第一届运动会的部分田径赛就是在这个场地进行的,当时我参加男子乙组200米赛跑,荣获冠军。


    我沉浸在回忆之中,流连忘返。这里有我青春的踪影,半个世纪已经过去,往事依然十分清晰。


    德才兼备的教工


    人行市分行对建立市银校极为重视,专派寿进文博士任校长,派对经济工作深有研究的人行市分行秘书室主任钟淦恩任副校长,并主持日常校务工作。教导主任是张萌波和袁文。年近半百的周老师任总务处主任。我所在的初中(甲)班班主任是王正尧,他执教俄文。俄文语法十分复杂,但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很容易接受,也使我对俄文产生了兴趣。可惜的是一年后,王老师被抽调到华东师范大学任外语教授。继而由张志超老师接任班主任,执教语文,他的教学水平也很高。董延忠老师是初中(乙)办班主任,教过我班地理,为人和善,讲课认真,同学们课后不时学他讲杭州话,而他从不计较。我校的体育老师沈昆南,运动员出身,魁梧的身躯,黑亮的皮肤,挺胸有神,待人和气,同学们既尊重他又爱与他开玩笑。音乐老师皮作玫,讲一口北方话,乐理水平很高,他做的词和曲有时会出现在公开出售的音乐小册子上。他对《二月里来》这首歌特别喜欢,反复教我们唱。中等个、瘦削脸、戴眼镜的胡世炜老师执教经济活动分析。。年轻的周霭文老师任少先队辅导员,还有林馨芳老师。动、植物课较专业,专请在爱国女中执教的常熟籍男老师来兼课。门卫胖师傅,态度和蔼,管理严格。厨房烹调的饭菜可口。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而且由于他们的言传身教,也使我确立了人生观、世界观,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应具有的品德,为往后善以待人、回报党和人民、把青春献给西部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时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表


    美好的学校生活


    我孩提时,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让六个子女都勉强读完小学。我十二岁时,读小学四年级,似懂非懂地利用寒、暑假去纱厂打短工,将微薄收入全数交给母亲补充学费。十四岁小学毕业时,我父亲谢世,我失学后曾当过学徒。我渴望进学校继续读书。


    当我胸佩校徽,背上书包走进市银校的教室时,,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党的恩情,不辜负慈母的爱心。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清晨六时,疾步三十分钟左右到校,随即复习前一天老师所教或当天要检测的课程,然后检查自己做好的作业,最后预习当天要上的课程,把特别生疏的章节做上记号,预习完毕去饭厅吃早饭。上课时一心一意听讲,认真记笔记,遇有不懂处,经常请教同学和老师。下午放学后,就在学校复习功课做习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学习成绩日益见好。在初二上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周会上,教导主任宣布过去一学年学习优秀的同学名单,全校考试总平均成绩第一名是我班的来步昭(女)同学93.2分,我是第二名92.8分,奖给我一本封面是蓝色硬纸板的日记簿,里面第一页写着“品学兼优”。这本厚厚的日记本,我一直保留到我女儿上学时,并送给了她。,团支部、少先队及学生会组织健全,同学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很高。同班的张忠良同学是团支部少年委员,由于我俩课桌紧挨,因此接触较多,我羡慕他已入了团,他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被同学们推选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与团支部学生委员、学生会主席姚宝根同学接触较多,他厚道善良,品德高尚,带领我们搞好学生会工作。经过团组织的教育、老师与同学的开导和帮助,我积极申请入团,终于在1953年6月被批准为青年团员。之后,我班来了位从部队文工团复原的插班生韩云(女)同学。,她刻苦学习、遇难钻研的精神感染了我。从她身上,,萌发了要求入党的心愿。当时正值号召争当“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我默默地为自己树立学习榜样:思想行动学韩云,学习赶超来步昭,社会工作学姚宝根、张忠良,体育锻炼学祝新昌。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互助,慈母的爱心更激励我向三好进军。除学习保优外,我还获得了体育锻炼奖章,在组织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老师对学生慈祥又爱护,班内充满了欢笑。我们初中(甲)班人才济济,但彼此没有嫉妒和争吵,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内举办各项竞赛,我们班不是头名,就是二、三名,各种形状的红色缎质奖旗挂满了教室四周的墙,光彩夺目。



    回顾在市银校的学习生活,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它不仅使我积累了文化知识,,而且为我在以后的岁月中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指明了方向。我从心底里热爱市银校。


    绿楼(苏州·华东区银校)


    1955年初,市银校并入马玉山路的上海银行学校。同年2月,我与其他同学一起随钟淦恩副校长、胡世炜等老师去了上海银行学校设在苏州的初中部读完初中。该部改为苏州银行学校,我在该校中专毕业。1955年7月21日,。市银校的学习生活在我人生历程中举足轻重,刻骨铭心。1958年7月中专毕业,我服从国家统一分配,奔赴西部海拔4000公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把知识和青春献给了祖国西部建设事业,历经二十一年。


    由于组织的关怀,我1979年底调回上海工作。


    本文节选自《上海金融学院校史》,作者陈毓德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