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游记> 颛桥老街上这家电影院年届不惑了,这两天一部电影让好多闵行人为它“泪奔心跳”
  • 颛桥老街上这家电影院年届不惑了,这两天一部电影让好多闵行人为它“泪奔心跳”
  • 2022-01-25 00:54:35
  • 闵行报记者 袁玮 通讯员 翁忆洁 丨文   

    通讯员 孙佳青 施昊丨图


    你知道颛建路颛桥老街上的“颛桥电影院”吗?再过一年,她就年满四十了。


    也许你是在最近上映的电影《乘风破浪》中看到的颛桥电影院,也许你之前根本就不了解它,甚至年轻一代根本就没能有机会见证颛桥电影院的光辉……


    影《乘风破浪》剧照 

      

    无论你熟悉与否,颛桥电影院有着无数闵行人的集体回忆,让大家忆起往日电影院的辉煌以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恰逢电影的上映,小编信步走入这条老街,来往的车辆如织,颛桥电影院依然伫立着,它饱含着过往的温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大家一起随着小编的脚步,踏上时光机,回到那个属于颛桥电影院的辉煌年华吧。




    电影院界的“小霸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几乎没有途径能够让大家享受文化娱乐,电视机在那时是个稀罕物,而看上一场电影,就成了当时最大的乐趣。在民间有种说法:“切好夜饭看电影,那可得开心上好几天。”



    最早的时候有农村放映队,在那个没有爆米花和可乐的年代里,大家看的是露天电影,每天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晚饭时间,伴着清风明月,大家拿着小板凳端坐在广场上,在此起彼伏的虫蛙鸣叫声中,看了一场又一场电影。


    伴随着这股电影风潮,颛桥的首家电影院——颛桥电影院,便迎来了属于它的巅峰时代。



    据颛桥志记载,颛桥电影院前身是公社礼堂,1975年动工建造,直到1978年落成。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座位1350个,1980年5月1日起颛桥公社与上海县电影管理站合办成为电影院。如此大的规模在当时已经算电影院界的“小霸王”。到了后期,除放映电影外,还有市区和外地的剧团前来演出越剧、沪剧、曲艺、歌舞等。


    在郊区鲜有电影院的年代,颛桥电影院已经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立体环绕设备。那时已经开始引进一些东欧、朝鲜等的影片,,票是一毛五分一张。


    辉煌时期:天天等票 场场爆满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颛桥电影院一张票的价格到了两三元。在颛桥电影院做了20年美工兼常务的方其昌回忆道,“当时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片子非《少林寺》莫属,座无虚席,每天24小时连续放映,一天至少放映10余场,一放就是4到5天。《卖花姑娘》、《白发魔女传》等热门的电影,都一票难求。”



    当时这些影片都由上海市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提供,郊县的电影院轮流放映,提前十天就要排好片。在颛桥电影院做了27年放映员的颜建国印象中,颛桥电影院几乎是天天等票,场场爆满。遇上《少林寺》这样的“大片”,更是人山人海,售票厅往东再排上四十米的长队都不值得稀奇。



    在当时,大家都觉得电影院的工作相当体面,能够为亲戚朋友们预先买些座位好的、难买的票,这些都是很“有面儿”的事儿。颜建国在毕业后就到了电影院工作,一干就是27年,他说,他的青春都给了颛桥电影院。



    方其昌回忆,他在颛桥电影院做美工时,晚上七八点都会有不少人跑到他家让他帮忙定票。按照当时颛桥电影院经理赵永明的说法,那个年代,小伙子谈恋爱能带着女朋友去剧院看电影或是给丈母娘送上几张电影票,说明这个小伙子人脉广、有出息。



    在风光的背后,影院的辛酸苦辣唯有自知。颜建国说,“以前使用的是胶卷电影,每次从电影公司拿回来后,胶卷都要先用机器倒一遍,不然放映时怕会出错。每次放映时都要一直盯着屏幕,一刻都不能懈怠。”


    ▲颜建国看到熟悉的放映机器,怀念起了当放映员的时光


    属于老电影院的“集体记忆”

    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颛桥电影院承载了他们的儿时回忆,能去颛桥电影院那可是件时尚的事儿。直到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多多少少都留存着一些关于颛桥电影院的独家记忆——



    当时家里基本都是黑白电视机,所以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是件特别奢侈的事儿。


    《乘风破浪》里呈现了颛桥电影院、湿漉漉的老街和一盏老式路灯。是有年头没跨进影院了,不习惯现代环绕音响的震耳欲聋,毫无安全感,算是种病态吧。不过这并无妨我对老场景的记忆,年近40的颛桥影院几乎与我同龄,承载了我太多成长记忆。最早是四岁那年,和小伙伴在电影院台阶下跳着皮筋,一个老太太模样的人拉着我手说我爸妈正找我,然后我傻乎乎的跟着她去到六磊塘边的一条小船,感谢对岸那个捧碗喝粥的叔叔,恕我至今都记不起他的长相,但切切实实记得他说,这个不是××的女儿嘛?然后那个老太太弃我而去,我得以重回父母怀抱。

    小学、中学都在颛桥念书,故而学校一逢放电影、举办校新年晚会,总是在颛桥镇电影院。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就是在初二,那时的中学在电影院举办新年联欢会,我与同学们在台上跳舞,看到台下黑压压一片观众,初时发怵,等到舞蹈结束了,谢幕时观众们热烈的掌声还如昨日发生般历历在耳。回首往昔,那时的颛桥电影院建筑不是那么巍峨壮观,朴素地立在颛桥中心位置的老街上,它见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葱岁月和儿时仅有的文娱时光,承载了一种怀旧依恋的情怀。


    颛桥电影院对我们这一批80年代出生的颛桥人来说是儿时的记忆,有着深深的情怀。小时候,颛建路是颛桥最繁华的街道,电影院对面的小吃店中做着海棠糕、阳春面、鲜肉小馄饨,令我们这些小孩垂涎三尺。颛桥电影院在我们眼中是高大上的地方,家长们若能带着我们去看一场电影是非常时髦的事。更多的时候,作为镇上唯一的大型活动场所,我们是由学校组织进入颛桥电影院的,一学期一次的看电影、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演出……她承载着我们年少时的欢声笑语、青春激扬。我们在渐渐长大,外出求学、工作……颛桥电影院在风雨的洗刷下变得斑驳,老街的繁华渐渐落幕。


    老街上的颛桥电影院,既是电影院又是大剧场,承载了我们80后一代颛桥娃的儿时记忆。每年的“六一”,我们在这儿举办文艺演出;夏天的夜晚也会屁颠屁颠跟着大人买票看一场电影;学校每学期组织看电影,大家就手牵着手,浩浩荡荡地从学校一路走到影院,虽然没有空调,光线也不像现在这般亮堂,座椅还是绿色的椅套,但彼时千余人一同观影的感受现在也是体会不到了。再后来,来这里看电影的人渐渐少了,影院也就关门歇业了。最后一次走进电影院,还是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纪念活动,能再次走进这里,一众人感慨颇多。


    怀念,记得和老公第一次见面就约在电影院门口,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明年颛桥电影院即将跨入40岁,颇有岁月的沧桑感,兴盛或没落,都是时代的烙印。如今,通过手机就能网上购票,颛桥人看电影的地方也变多了,电影的技术也愈加发达,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电影院的那份情怀。


    猜你喜欢


    长三角梅花品种最多的莘庄梅展明天开幕,不到莘庄,辜负一春(内附交通攻略)

    闵行基层干部“万人培训”启动在即,学得好不好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

    九星市场2月17日正式谢幕,你熟悉的“中国市场第一村”现在和未来是这样的

    闵行三级干部大会上的5大关键词,透露今年将有“大动作”

    莘庄地铁站“红楼”今起进入拆除准备,今后怎么走,小编告诉你。

    鸳鸯戏水、牡丹吐蕊、龙凤呈祥……你知道闵行有情人以前的结婚证有多美吗?

    “1-2-0”中风识别法1分钟视频全国首发,3步走教你如何救命


    (本期编辑  覃丛丛 陈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