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地向导> 上海金山田园综合体的精彩故事
  • 上海金山田园综合体的精彩故事
  • 2022-01-24 02:53:49
  • 日前下午一时左右,13条渔船停靠金山嘴渔村码头。48岁的当地渔民姜冬梅一边在船上收货,一边在朋友圈里发出“渔船回来了”的信息,引得老客户们纷纷来电要货。如今,她已是渔村最大的海鲜供应商,30多家饭店都要向她拿货。


    而市民游客们早已闻“鲜”而至。他们吃完渔家菜,下午在老街上、小湖边逛逛,到书吧、咖啡馆、小酒吧、文化工作室里坐坐,傍晚还可以找一家“海景民宿”住下来,体验一回渔家生活……昔日的偏僻小渔村,正在变身为滨海“一站式休闲综合体”。


    当都市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区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金山区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打造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目前金山已涌现出廊下郊野公园、金山嘴渔村、吕巷水果公园、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独特魅力的“田园综合体”群落。

    从12小时到24小时,渔村渐成“不夜小镇”


    姜冬梅出生在金山嘴渔村,祖祖辈辈靠出海打鱼为生,父亲退休前是一位船老大,丈夫姜建航也曾出海捕鱼,是个典型的“渔二代”。


    金山嘴渔村是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十多年前,海上捕鱼业逐渐萎缩,收入越来越少的渔民,纷纷“洗脚上岸”。


    2010年起,金山嘴渔村开始保护性开发,恢复白墙、黑瓦、观音兜的老街民居风格,最终呈现出“移步有景,处处看景”的渔村风光,还陆续建起渔民老宅、渔具馆等5个展馆,串起了千年海渔文化。


    “靠海吃海”,姜冬梅成了渔村最早摆摊卖海鲜的渔民之一。她性格直爽,待人实诚,再加上祖传秘制鱼干的手艺,海鲜生意越做越好。“2011年以后,渔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我的海鲜生意也是翻着跟头往上走。”姜冬梅说。


    实际上,感受到明显变化的远不止姜冬梅。村里最早开出的天桥饭店,如今已出现了排队吃海鲜的局面,旅游旺季一天要翻三四次台面。高峰期可接待500多人同时用餐。而另一家永乐大酒店,去年接待人数也超过了15万人次。


    看到渔村人气越来越旺,今年56岁的沈桂蓉,在四年前重拾自己做海棠糕的手艺,在老街上开了一个小店,专做海棠糕和萝卜丝饼。如今,她的小店门前,每天总挤满了排队购买的市民游客。


    而渔民家的闲置农宅,更成了“香饽饽”。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户村民的农宅租了出去,被用来开民宿、饭店、咖啡店等,租金已比前两年翻了一番不止。整个渔村的特色民宿出现了12个品牌,客房数达到了120间,每到节假日必须提前预订才能入住。


    如今,金山嘴渔村累计接待游客达320万人次。几年前,到了晚上8时,渔村里已基本看不到人影。而现在,即使到了夜里11时,还能看到咖吧、酒吧的灯火和闲坐其中聊天的年轻人,而一家家民宿里更留住了不少舍不得走的市民游客……围绕一个“渔”字做足文章,让金山嘴渔村渐渐成了“不夜小镇”。

    从儿童到老人,田园“对接”消费升级


    金山嘴渔村被打造成了“不夜城”,而山阳镇的“山阳田园”则成了对接城市消费升级的样本,可以为儿童、青年、商务人士、老年人等各种人群量身打造“郊野休闲活动”。


    很多乡村景点都想方设法吸引游客光顾。可前不久,金山“山阳田园”却发出了“限客令”,原本不收门票的景区,决定每人每次收费50元,而且每天预约限流200人。因为,5月前预约到山阳田园的团队游客已有2万人,金山田野百花节也会带来大客流,他们只好临时采取措施调节客流。


    山阳田园由10余家农业合作社和农家乐组成,有的种植蔬菜,有的种植蘑菇,有的种植仙人掌,有的种植南瓜……


    总共占地面积3000余亩。听起来并不出奇的农业基地,怎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


    在这里,吃桃子不要钱,但是,为桃树拔草或是摘桃子,却是要付费的。他们卖的是“过程”,卖的是“活动”,说通俗点,就是整合农业资源,为市民游客量身打造一个个活动方案,让各类都市人群通过农事活动或乡野拓展,体验田园生活,享受郊野乐趣。


    去年,山阳田园共接待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万元。其中,“卖过程”的收入与农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在8:2左右。但与此同时,周边一个个合作社还分享了“溢出效应”,比如食宿、农产品销售等,营收不低于500万元。今年,这些数据更将大幅攀升。


    在金山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实践中,当地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开掘出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

    供给侧改革提升“获得感”


    打造“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已开园一年多的廊下郊野公园,是一个包含了若干个项目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同时也是通过农村供给侧改革提升农民和市民获得感的平台。


    走进位于廊下郊野公园里的金山草莓研发中心,一排排不同品种的草莓植物映入眼帘,清新的草莓香气扑鼻而来。这里以草莓文化为主题,将生产、生态、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市民游客来到这里,不但可以观赏、采摘来自世界各地的16种新奇草莓品种,还能预约参与草莓烘焙等DIY课程,并能在基地里享受草莓美食、生态火锅等。


    而这样的微小型“田园综合体”,在廊下郊野公园里有50余家。比如,山塘村的龙泉青瓷展示馆,每周末都有一大批预约好的家长和孩子前来,现场学习DIY制作陶器;中联蘑菇基地,一年也能吸引数万人前来参观蘑菇工厂,亲手采摘生态蘑菇。


    这一个个经营性景点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廊下郊野公园的田园之上。而这些“珍珠”串起来的,正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链条。这一根链条,牵动城乡互动进入更深层次的融合。


    最近,廊下博海农艺休闲苑的生菜小火锅“八鲜锅海”成了“网红”,吸引游客们纷纷前去品尝“带着心跳的蔬菜”。


    ,实现了种植、养殖、研发、销售、配送、餐饮服务“全产业链延伸”,年加工生产能力4000万公斤,每天可供应12万人用餐。


    ,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金山以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千方百计增强金山农村和农业的吸引力,促进“资本”和“知本”加速回流,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