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地向导> 新绽放!上海是个成长中的生命
  • 新绽放!上海是个成长中的生命
  • 2022-04-30 20:36:30
  • 题记:颜色,是一座城市成长与发展的印记。


    < 青色 >


    是遥远的1965年,总是在那些夏日傍晚,总是从瑞华坊的第一横弄走出,径直来到复兴中路上。


    耳边似乎还经久不散着尤大宝的歌唱。他是第三代石库门产生的小开,擅长评弹“夺印”和“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我是否站在复兴中路上对瑞华坊回眸一瞥了?我想是的,我看见了弄堂口上方的1923字样,我还知道整条弄堂的墙上正刷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口号,似乎,还有“要古巴,不要”。


    瑞华坊旧照


    我沿马路由东向北而去,东边不远处便是当年卢湾区的尽头,老西门成了冷峻的分界点;北边呢,那里有着与瑞华坊迥然不同的建筑景观,它们让我好不羡慕。


    一路经过黄陂南路、马当路、淡水路和重庆南路,也一一经过长城电影院、诸圣堂、花园公寓和重庆公寓,我总是在复兴公园的围墙下站住身子,有时踮起脚,遥望马路对面,很多情地想象着鹅卵石墙壁里的洋房生活:铸铁浴缸中的洗澡,极寒之夜中一一点燃的壁炉,以及其他等等。


    常常,我会被身后复兴公园飘出的草木香味所吸引,假如这天刚刚下过一场雷阵雨,那么,公园的草木便会逸散一股特殊的味道,沁人心肺,让我陶醉。


    上海复兴公园


    是的,复兴公园和它对面的花园洋房,成了我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凝视、观望、沉思以及冥想,所有这些心理活动让我获得几多快感,但我知道它们的历史么?我明白它们是怎样地一一诞生么?


    上海思南公馆


    < 绿意 >


    我不知道1965年漫长的夏季中我时常背靠的复兴公园,在它诞生之日,1908年,叫做法国公园。而更早一点时候,它叫顾家宅公园。


    1908年7月1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将原先顾家宅花园改建为供大众休闲的公园。公董局工务处写出了方案,法国园艺师柏勃先生按照这个方案作了设计:格子化、图案化,中轴对称,浓郁的欧洲风格,法国皇家园林的特色。


    上海复兴公园


    关于法国公园的历史性说法有许许多多,这里只选择一个:1922年3月8日,一战中大出风头的法军元帅霞飞来到上海。为表敬意,公董局先将宝昌路改名为霞飞路(即今日淮海路),第二天晚上,又在法国公园举行了各界欢迎霞飞将军的盛大晚会。元帅先生也投桃报李,在法国公园内亲手种植了“自由树”,只是不知此树现在生长在复兴公园的那个地方?


    后来,我知道了,1920年,有一些花园洋房先在法国公园对面建起,以后十年,在辣斐德路以南、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以东和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以西的这个区域,大批花园洋房应运而生,它们成了法租界上流社会的经停之地,也成了45年之后一个少年的反复凝视之处。


    法租界洋房


    后来,当我写作着“上海往事三部曲”之三《10个人的上海前夜》,我渐渐地清楚了,1914年,上海史的关节点,公董局进行了一次大扩展,法租界自敏体尼以来,获得了最大的空间:15150亩地域。


    在这个地域上,陆续建造成上海最富情调的社区,法国公园对面的花园洋房群是其中之一,还有便是今日为人反复称道的徐汇区,当时叫上海西区。是公董局的总董宝昌,或宝昌的同事们,让法租界变得迥然不同,自此以后,城市边界获得延伸,城市地标一一产生。


    < 斑斓 >


    是的,一部恢弘的上海史告诉我们,当城市版图有了新的扩展,便总会派生出新的城市景观,同样的情形不产生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吗?


    由苏州河北岸老闸街发展起来的闸北区,被整合进了静安区,经1899年工部局一次最大的扩张而产生的静安地域,现在以新静安的名义拥有了全新的景观和全新的地标,大宁新湖郁金香花博会,便是其中的一个。


    2017年第三届新湖上海郁金香花博会实景图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名称和数字吧:


    68万平方米的大宁郁金香公园,成了第四届新湖郁金香花博会的主场。青蓝国际,这个新湖旗下的高端房产项目,慷慨大方地在主会场里选种了高达210万株的郁金香。



    漫步花博会,扑入你眼帘的是红色、黄色、蓝色、粉色、青色、白色、紫色的郁金香,色彩斑斓到不是秀色可餐这样古老的词语可以表达。新湖希冀通过郁金香点亮上海这座城市的色彩。


    它们又热情洋溢地沿湖铺展,沿坡蔓延,在明媚的三月春光中,。 对我来说,这些来自欧洲的高贵花朵,让我产生的是“审美休克”真所谓,美到极致,惟有无语。



    毫无疑问,新湖郁金香花博会对新静安的活力和激情作了独特的说明,只是,它是否就此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未来的城市史深刻铭记。


    我想,暂时还在未定之数。但这样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2018年的阳春三月,有一个孩子,10岁,或许更小一点,他流连忘返于新湖营造的郁金香世界,让自己的脑膜上印满了郁金香的娇美姿态。


    半世纪后,他对自己的后代是这么说:“那年,我在大宁公园看花,210万株郁金香扑入我的眼帘,我还看到了真正的郁金香之王,那经历真是太疯狂、太疯狂了啊,告诉你们,那回经历是我生命中最心动的回忆!”


    2017年新湖上海郁金香花博会实景图


    这样的孩子定然会有,问题是,他们会有多少呢?


    “上海是个成长中的生命”,是的,是的,对我来说,它不只是一个命题,也不只是一个定义,它是一个不断生成的事实。


    遥远的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自那以后,作为生命体的上海,依着自己内在的节奏而不断地演进着。


    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版图中,昨天的围墙一一坍塌了,今天的边界一一重构了,而悄然无声之即,明天的天际轮廓线又在酝酿。


    时光已经淘洗掉多少转瞬即逝的东西,但历史又正在诠释多少真正的优雅、真正的经典。



    也因此,从复兴公园到大宁新湖郁金香花博会,一代一代的男女都在目击,都在期待。是的,我们,都在目击和期待。


    郁见美好生活。



    作者介绍



    王唯铭,作家、城市文化评论人。


    自1996年起,有非虚构作品《上海七情六欲》、虚构作品《迷城·血》等16种问世。


    近年来,王唯铭将他的创作视点聚焦在气象万千的上海大文化、大历史上,全力打造“上海往事三部曲”,已出版《与邬达克同时代》、《苏州河,黎明来敲门》,正创作着《十个人的上海前夜》。此外,在上海文化、历史、建筑诸领域的报告,王唯铭亦有开垦,正逐渐成熟着“听王唯铭说上海”的系列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