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地向导> 上海居民看“城市更新”兰阿姨:解决社区改造的问题,并不容易
  • 上海居民看“城市更新”兰阿姨:解决社区改造的问题,并不容易
  • 2022-01-24 01:23:42
  • 小秘书:


    “城市更新”是上海接下来的一项任务。在一些人眼中,这不过是拆房子、建房子。不过,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更大程度上,“城市更新”意味着对城市空间进行微调,关注人在城市中行走时所感知的细节。这远不是工程术语所能描述的。


    那么,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市民,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空间品质有何期待?希望上海向何处去?我们特地进行了一组市民访谈。


    讲述人:兰阿姨,70周岁,大学学历,与丈夫生活在一起,住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子女在国外。


    采访整理:卜梦倩


    我所在的古北新区这个市民中心,硬条件很好,但软条件不行。具体来说,这有一个阅览室,有时我来看书,这边在教上海话,我看书也不得不听着。而且,它教的都是跟人家吵架的话。这些小孩子进来学东西,陪伴而来的家长,在教室外面等着,总在打电话,也很吵。


    总的来说,它的硬件很好,活动室的门关了以后,隔音效果不错。但公共开放空间的居民的素质还要提高。


    我住在附近的小区,走路过来要15分钟。我所在的社区比较小,没有这种活动空间。我居住地附近的类似空间,一个是虹桥街道文化中心,一个就是这个古北市民中心。


    街道文化中心比这边还要闹。我是散步散到这附近,发现这个地方的。我走路过来的时候,会经过黄金城道,东面没有什么活动,西面活动比较热闹,也是一条风景线。比如下午的时候,很多小孩在那边跑冰车、溜冰鞋啊,也挺有趣的。


    我走路过来的时候,感觉很便利。但它的绿化有一段不大合理,房子的地势比马路的地势高,一下雨,绿化带的泥水就会冲到人行道上,很泥泞。这个设计也是不大合理的。


    我觉得,社区有必要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这个社区有很多韩国人和日本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也影响了周围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韩国人的小孩子溜冰车摔一跤,那就摔一跤;中国人带孩子就不一样,孩子摔一跤那可不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理念不同,应该互相交流。这个社区可以促进不同国家的人的文化交流。



    2016年6月19日,兰阿姨在古北市民中心。


    我不知道城市更新这个概念。但我知道:黄金城道这一块,包括再往南一点,城市花园这一块,原来都是农田。后来,这里被征地建房,建了房子以后,这里有一部分房子,里面住的是原来的农民。所以,这里其实住了各式各样的人。我经常看到一些人过来,到下面一层的放映厅看电影。这也挺好的。这种混合,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对人的素质是一种提高。


    我居住的小区进行过一些改造,我们的房子建得比较早,后来周边造房子,影响到我们的下水道管道,味道很难闻。我很希望对小水道进行整改。但现在的情况是,经费需要动用小区本身的维修基金,钱比较紧缺。所以说,我们有这个愿望,但要解决问题,可不容易。


    还有,房子比较老了,各种新问题也会出来。现在我们社区老龄化厉害,人老了以后,希望小区有电梯,但电梯也不那么好解决。原来我们设想,能否在现在房子的基础上加一层,加一层房子卖掉以后,每家每户分摊电梯钱,后来测量后,发现老房子的地基不行,不能加层,而且边上造的高楼也有影响。所以说,虽然有愿望,但是很难实现。